论坛回顾|践行多元、平等和包容,基金会如何能做得更好?
今天,我们大家有缘相聚在这里,可能从外表或者工作来看,都有相似之处。
但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独特之处;即使不同,也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而不是被歧视、被排挤。
所以,多元、平等、包容,这就是我们论坛的主题。
论坛开幕,两位主持分别为: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蒋倩(右),北京同声异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任徐玢(左)
11月23日上午,“践行多元、平等、包容,建设更好的基金会行业生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3年会平行论坛在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启。
本次论坛由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北京同声异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是国内少见的大型、公开、面向本土基金会行业DEI主题的深入探讨。
资料展示区
在国内,基金会行业对DEI较为陌生;但DEI的理念内涵与公益的愿景高度契合。
本次论坛邀请关注多元平等包容议题的嘉宾学者、一线服务者、基金会从业者以及其它伙伴,共同交流、学习有关DEI理念及本土基金会相关实践,尤其关注来自性别、残障、健康等交叉领域的一线经验。
论坛同时设置趣味打卡区、贡献区、展示区,吸引参与者们驻足。
嘉宾和参与者们在打卡区合影留念
主题对谈:当我们在谈DEI时,究竟在谈什么
“DEI到底是什么?践行DEI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吴利娟副教授主持的第一个主题对谈环节,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创始人解岩分享了两点他对DEI的理解。
首先,DEI的理念并不陌生,在过去更多是以反歧视的方式被提及,比如身高、性别、残障相关议题。但从2017年开始,基金会行业逐渐淡忘了关于反歧视的讨论,忙于救困,而非谈论一个行业的价值观。其次,DEI的维度分三个层次。第一在价值共创层次,应认识到有一些工作规则是所有机构都应遵守的,与行业和议题的差异无关;第二在议题融合层次,应关注如何把议题融合到具体工作中,如工作机制、规范、统计数据等各个方面;第三在服务落地层次,应思考如何在真实场景(如残障)中去看见真正的“人”,让人感受到工作的福祉。
最后,解岩提到两点建议。第一,向企业学习,不少企业关于DEI的机制建设非常完善,但基金会行业还没能达到。第二,不要把DEI做成敏感话题,因为这本就是人人都需要践行、反省的。我们应该是“1+1”,不同的议题联合起来。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预防针对妇女女童暴力项目负责人陈力则表示,不同领域需要有不同视角,践行多元,平等,包容实践需要实质的资源投入、需要具体的指标来保证DEI的实践。
在DEI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方面,陈力指出,在机构层面,DEI的践行能产生直接效益,包括经济或者效能上的良好回报;对个人而言,能使其更具有同理心,这也是公益事业及其发展上一个很重要的初心。
主题对谈,自左至右分别为:王文、陈力、
解岩(发言嘉宾),吴利娟(主持)
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文认为,公益基金会所处的生态应当是在整个社会的生态当中,基金会互相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基于共识的博弈。
王文分享了在无锡创办聋人咖啡师的咖啡馆案例,应把挤压和占有的空间交还,而非以所谓健全者的姿态去营造一个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多元、平等、包容是一个漫长的社会教育过程。作为基金会,灵山在这方面一直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并完全接纳和认同,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但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
此外,他认为,真正的共识其实是博弈的结果,来自于内在知识力量与外在所能动员的社会资源,而碰撞的过程本身未必是革命式的。在探讨更好的基金会生态以及回应多元议题方面,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在基金会行业中达成一个博弈与实践真实碰撞后的共识。他希望,基金会未来能在主流大背景下腾出属于自身的私域空间,把部分资源用于回应小众议题,在生态向善的过程中留下一些种子。
圆桌讨论:DEI?来自基金会行业的N个迷思与回应
该部分讨论由北京同声异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顾问望舒主持,其它受邀嘉宾有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议题研究员王雪洪、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刘杏、武汉市武昌区为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黄豪杰。
01
处理业内具有性别张力的议题时——比如
性骚扰事件——一些机构的回应是出于舆
论压力或担心得罪人吗?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刘杏表示:
我们承认,银杏当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有不足之处,机构成立起初我们也未有DEI相关的意识和机制;我们处理相关事件的背后也有价值观支撑,我们认为当时首先是要与投诉者和被投诉者进行事实的澄清,提供对于投诉者的心理支持等,这也造成了反应进度较慢的问题。当然现在来看,如果在事件发生之前,银杏就已经有DEI相关的意识和机制建立,相信我们的处理会更加有效。
在metoo事件后,银杏建立了反性骚扰投诉机制等内部制度,对基金会团队和银杏伙伴进行性别培训,并支持银杏伙伴在自己机构中建立反性不正当行为的相关机制和培训,以及在银杏伙伴纳新过程中加入了职场反性不正当行为制度建设主题培训课程、新伙伴公示期设置等。银杏认为自身做得还很不够,希望去促进和支持更多相关意识的提升和能力建设。
02
我们矫枉过正了吗?什么程度的合理便利
才既足够充分又不增加机构负担?DEI投
入太大、产出不够、性价比不高?做DEI
只是为了申请、为了分数、为了未来
ESG合规?
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议题研究员王雪洪围绕“合理便利”这一概念,结合残障领域公益实践,对DEI的可实践性提出建议。在定义上,“合理便利”是机构可以提供且对方真实需要的支持;“引申的合理便利”则是机构当下无法提供、但有意愿在未来一两年做资源配置使其实现的支持。因此,在实践上,第一需要从战略发展层面考虑是否将提供合理便利纳入预算设计;第二需要真正了解残障群体的真实需求,回归到实实在在的人;第三需要改变单一化的评估成本维度,多关注社会和人文关怀价值。
而从健康角度出发,黄豪杰表示,艾滋感染者承受着巨大的来自性少数群体内部排斥的压力,同时也被压缩了生存和活动空间。并且,这种歧视本身对于歧视者本人也会造成很大压力。因此,为先的志愿者初步培训中会通过介绍艾滋病、跨性别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健康身份的人的状况,让志愿者形成一定认识,促使其在之后的服务中具有包容的心态,让服务对象也感受到友好。黄豪杰提到自身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期待:希望机构在招聘时,能明确将“不拒绝HIV感染者成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写在招聘信息上。
03
如何实践DEI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资方
还是支持性组织,我们在实践DEI中的角
色是什么?
刘杏表示,基金会DEI实践方面的国内外差距仍然比较大。比如福特基金会的 DEI实践,从治理到人事有一个整全的体系,但国内基金会目前还无法达到这种程度。
然而,我们可以持续完善机制建设,持续开展员工的性别意识培训,以及在项目书中提醒合作伙伴对于残障、性别和健康等的关注。
04
许多基金会都有体制内背景,如何在我们
的文化和体制框架下落实DEI工作?
王雪洪认为,相较于真正关心残障融合,许多企业的出发点更多是减税和补贴的政策。相关工作本应始终从残障人士的需求出发:权益是“根本”,生活品质是“目标”,支持是“路径”,结果是“融合”。当下看似意识提升,关注了“路径”,但却没有思考“根本”、“目标”和“结果”。
黄豪杰认为当前HIV感染者融合就业相关情况不容乐观。尽管目前医疗越发先进,日常接触完全不会导致感染,但歧视状况却没有任何改善。作为公益从业者,如果能做出表态,在整个工作领域做出倡导的话,或许会是一个破局点。
圆桌讨论的最后,刘杏表示,基金会将关注DEI的具体落实,继续努力,也呼吁更多基金会同仁一起行动。王雪洪希望有更多像这样交流分享的场合,聚焦真实需求,和不同议题领域的伙伴联合,自我赋能,回归个体。黄豪杰则期待基金会作为追求公平正义的机构需要跳出舒适圈,对于艾滋感染者而言,从公益领域开始,从基金会开始,给TA们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
圆桌讨论与认真聆听的观众
案例分享:DEI,国内外基金会的实践
在案例分享环节,论坛试图从本土基金会和资助方视角出发,呈现出行业内已有的DEI实践,为大家提供一些积极的信号。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项目官员李悦向大家分享了乐施会关于DEI的实践。作为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机构,乐施会一直在进行一些身体力行的尝试。乐施会的使命和愿景是:想象一个没有贫穷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努力为女性争取应有的权利,协助弱势群体社群脱离贫困状态;始于大众,共建无穷世界。基于这一理念,乐施会发展出三个方法:综合项目手法、以权力为本、伙伴同行。
李悦表示,DEI议题不可能孤立存在,一定与机构的友善治理相关。在董事会面向上,乐施会董事会成员会保障和员工、社区网点以及团队方面的交流沟通,并且这已例行写进董事会权责中。董事会成员本身所在领域与视角也具有多样性,并且会严格参与各项治理。
在员工面向上的善治体现,一方面是每个月分享机构状态的定期会议以及每半年和董事会代表的沟通,另一方面是以定期与高层协商与接洽员工代表小组为特征的正式协商治理机制。在公众和社会责任面向上,乐施会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财务项目监督与平等就业机会的政策。这既是机制的保障,也是氛围和环境的长期养成。
在不当行为防治上,乐施会有大量的政策互相支持以建立权益保障机制。第一,在与伙伴合作的协议书上有明确的不当行为防治文件,对双方皆有严格要求,且必须签署。第二,每年举办两次培训会,邀请专家对伙伴进行能力建设。第三,推动、协助伙伴进行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不当行为防治机制、财务管理办法等。第四,根据伙伴实际需要,提供其所需的咨询和资源转介。
发言嘉宾李悦
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蒋倩分享了在资助过程以及机构内部治理中体现DEI的方法与经验。安徽益和于2011年在安徽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之初的使命即是挖掘和培育安徽的公益行动者,推动公益行动者的组织化,进而推动行业生态。
益和所支持的群体极具多样性与主体性,但普遍面临社会资源匮乏与社会能见度低的问题。因此,益和开展了一系列赋能支持活动,包括倡导无障碍设施的肢体残障者、争取孩子受教育权的心智障碍家长们、组织农村妇女读书写字的小组或合作社、女性失独老人、抑郁症亲历者团体、性别多元小组等。
即使在2014年开始做以上支持工作时尚不了解DEI,但实际的工作内容和理念却恰恰体现了在残障、性别和健康领域的多元包容平等。比如性别组织和残障组织起初会互相不理解彼此的工作重要性,但通过益和搭建的交流和组织,双方逐渐学习并接受彼此领域的理念,这也是多元、平等、包容理念的体现。此外,益和内部也开始着手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建立,包括员工手册以及办公室无障碍设施建设。
发言嘉宾蒋倩
圆桌讨论:践行DEI,基金会可以做的几件大小事
围绕有关DEI的实践与经验,来自性别、残障和健康领域的一线机构工作者提出了一些能让基金会进行切实参考的建议。
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残益网络负责人王玄介绍了所在组织在残障公益界的专门名字:残障自组织(DPO)。残障自组织的实践是由内到外。一方面,在内部工作上,伙伴们办公时会选择对视障伙伴更友好、读屏功能更好的word。另一方面,残障伙伴的赋能工作也是ta们关注的核心。
从2013年开始,一加一在全国各地开展残障人士的青年领袖训练营,让更多的残障人士愿意以残障身份走出家门,加入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近几年,一加一逐渐转向对残障融合的促进,主要面向公益行业与公众,希望在不同的框架中加入残障意识,将残障融合的观念带入公众的文化世界里。
来自北京枫彩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联合主任吴群芳,分享了红枫作为一家35年的老机构,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民间妇女组织,始终秉持着维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尊严及合法权益的愿景,以及”用生命影响生命,爱人、爱生命、爱社会”的理念,在DEI领域的实践。
在服务方面,从92年开通至今持续运营31年的红枫热线、作为全国妇联推广的“妇女之家”最早模型的“半边天的家园”、反家暴热线的开通、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环境建设、儿童性侵预防教育、灾后心理援助、失独老人心理关爱,红枫始终没有离开“使命”这条线。此外,红枫也一直在积极进行研究和倡导工作,35年以来编著和出版图书60多本,通过全国妇联向两会提交建议23份。
吴群芳主任提到有三点经验,
一是坚守使命,砥砺前行;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服务、研究和倡导,三者缺一不可。让资助方看到变化,甚至不光是资助方,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能看到变化。
圆桌讨论,自左至右分别为:蒋倩(主持),王玄,吴群芳,李莹,谭红波,李氲梅(发言嘉宾)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中心主任李莹律师从事了21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经手了500多个相关案例,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后的京城第一例性骚扰案,入选中国反家暴十大案例的姚某以暴制暴杀夫案。在这些实践中,李莹意识到妇女权益法律需要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探索,因此在2015年成立了源众。
源众的工作分为五大块,包括立法倡导、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综合性支持、研究试点、公众教育、以及反性别暴力责任部门包括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在推动基金会DEI实践方面,源众受邀参与过乐施会针对员工的防治不当行为以及权力滥用的相关培训、银杏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领域反性骚扰专家小组的相关工作、爱德基金会给合作伙伴进行的反家暴培训等。
在她看来,基金会近年来在性骚扰防治方面确实有较高关注,也在行动着。而对民间社会组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及坚守以受害人为中心的重要原则。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作为主办方表示,尽管之前对于DEI并不了解,但他一直抱着一些朴素的认知,进行着相应的行动与实践。在他看来,在个人层面,需要产生对多元平等包容发自心底的认可。在机构层面,尽管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但不应让ta们成为阻碍机构去做事情的理由。一个多元包容平等的氛围,是可以努力建立起来的。而在行业层面,本论坛的出现就已是一种代表。有一些事情在于做,而不一定要去说。
最后进行分享的是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公益创投高级经理李氲梅。在她看来,三一基金会一直都在关注DEI。2021年开始,她们从资助转向创投,开展了与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相关的工作。在近3年投成的7个项目中,4个都是女性创始人,其中包括了残障,性教育等议题。在投资协议上,基金会也有明确规定,被投方如果出现了任何主管或高管人员的性骚扰行为,基金会都有权力撤资或督促其处理,积极追责。
此外,基金会内部也设有性骚扰防治机制,在科学公益的课程开发中,也会纳入残障以及社会性别。李氲梅表示,三一基金会中皆为女性领导者,DEI方面的意识较强,在工作中也一直在实践。但要影响到集团、促进企业家去做出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位嘉宾还基于各自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推动基金会在DEI方面作为的具体建议:
王玄
在实践残障融合的社会中,残障自组织(DPO)是比较重要的合作伙伴。希望有更多支持到残障人士的社会服务诞生。
吴群芳
把性别培训加入基金会员工的岗前培训;加强对基金会员工的心理支持;加强对性别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资助力度;增加资助的持续性;加强对互联网传播的资助力度。
李莹
基金会行业应加强对性别议题的支持;基金会内部的制度管理以及项目审核等都应纳入性别视角;激活基金会在DEI层面的相关机制;在基金会层面加强性别与其它议题的融合。
谭红波
建立理性讨论DEI议题的环境;不能因为大环境的障碍而不做。
李氲梅
加强对DEI议题的学习;将DEI与基金会主营业务结合;在基金会内部推动DEI制度的建立。
在论坛最后,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吴利娟进行了回顾发言。她提到,论坛多元平等包容的主题和公益行业人员的追求是天然契合的,我们可以在一个理念框架下,把已有的实践梳理出来,然后进一步发展。
对于基金会而言,首先,想要更好地践行DEI,应重点寻找和资助秉持着相关理念的自组织机构。其次,基金会本身在DEI方面也可以做很多事,比如相关的制度建设或者能力提升项目。最后,在对资助做评估时,需要引入多维度,而不只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
DEI应该被纳入基金会的长期规划中。追求一个更好的社会,不管是由内而外还是内外兼修,总体来说是在处理多元和复杂的关系。过程之中难免会有碰撞,公益领域需要做好迎接冲突的准备,去寻找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需要DEI作为一个理念指引行动,而所有的行动都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开始。
如果能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可能就会有一个小绿洲,然后这些小片的绿洲可能在未来会连接成大片的绿洲。
我们大家一起共勉。
文案|糖糖
编辑|Kiki,桂鱼
排版|新月
图源|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等